《巨浪》导演苏舟:未开机我已身甲90天
苏舟 |
《巨浪》是一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献礼剧,我有义务把它拍好,苏舟说到。接手《巨浪》后,才发现剧本仅仅是一堆素材,由于经费、时间等诸多原因把我推到了总编剧的位置上,这有点想赶鸭子上架。玩味文字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尽管以前也写过一些作品,比如《战争让女人走开》、《落河镇的兄弟》、《战争不相信眼泪》等,那都是属于不得以而为之。而眼下的这个作品,制作方希望能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去集中反映我八路军的整个抗战历程,这个命题着实有点难,好在剧本策划王海平先生找到了一个绝妙的角度,即:通过几个战地记者的视线来反映当时宏阔的战争进程,同时将这几个年轻人的成长历程和情感经历作为本剧的主线来写,这样既避免了一般史诗剧的雷同化,又可以将笔墨留在人物和故事上,这实为上策!
点子确实精妙,实施却有难度。这如同打仗,战争的走向具有多变性,你要赢得某场战役需要靠思想、实力、勇气以及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是一场硬仗,当时离开机只有三个月,所以单靠我一人来打赢此仗绝无可能,为此我拉起了一个创作团队,有人取笑道:四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我的创作团队就像一个球队,有前锋、中锋和后卫,当然还有我这个鸭子级的教练。我们各自发挥着自身的特长,有写事件的、有拿捏史实的、有塑造人物的,也有打磨台词的,我当然把控着整个故事的走向以及人物性格的脉络。
那些日子我们言必《巨浪》,吃饭、散步以至于睡梦全被它占居着,整整90天,我就如同穿越回了那个激越而又布满荆棘的年代,沿着历史的轨迹重走了一回抗战路。我几乎放弃了自己所有的爱好,运动停了,小腹变圆了。嗜酒如命的我竟然经常想不起撞杯?但换来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吴鸿运、高海薇、林曦、宋玉泉等跃然纸上,他们很草根,他们很接地气,他们是英雄又非英雄,他们没有概念化更没有被拔高,他们都有各自的性格弱点,甚至于有动摇,但他们是一群有血有肉的北平青年,我想让观众一起来感受他们脉搏的跳动,而不是塑造一组让人们瞩目的雕像,因为雕像是冰冷的。他们见证了整个抗战历程,他们亲身融入了"一二九运动"、"七七事变"、"平型关战役"、"黄土岭战役"、"百团大战"、"五一反扫荡"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这就是我的《巨浪》,未开机我已身甲90天。